首页
> 资讯中心 > 工作动态 > 区县动态 > 区县动态-白云区

白云区狠抓“五化”建设,全面提升劳动仲裁调解工作水平

发布日期:2017-06-01 浏览: 来源: 白云区 字体:[ ]
视力保护色:

随着国家工业4.0战略的实施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加快推进,我区一些低端传统企业出现融资困难、订单减少、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等情况,不得不实施关停或者通过整体搬迁、并购、重组等方式求得市场生存,由此带来股权变更、规模减员、岗位调整、工作地点异化、报酬降低等一系列劳动用工重大事项变化,造成劳动力流动加快,劳资矛盾摩擦系数增加,致使我区劳动争议案件重拾升势,并呈现出群体性案件比重增大,影响面广、利益诉求趋向多元化,审理和调解难度加大、劳资矛盾突出,对抗性强等特点。面对严峻的形势和任务,白云区积极作为,主动应对,狠抓“五化”建设,全面提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切实维护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社会公平与稳定。

抓培训,调解仲裁队伍专业化。公正地处理案件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创造优质服务的核心,也是树立劳动调解仲裁权威,扩大社会影响的关键所在,而公正处理案件的核心在于调解仲裁队伍的专业化。基于此,白云区狠抓培训,确保调解仲裁队伍专业化。一是积极落实经费,保证调解仲裁员参加各级各类外出培训。区仲裁院将每年的外出培训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并积极协调区财政、人大等部门,确保外出培训制度化。2014年以来区级财政共落实调解仲裁培训经费8万余元,全区4名专职仲裁员、11名兼职仲裁员以及20名基层调解员先后参加了人社部、贵州省和贵阳市组织的专门业务培训。通过外出培训,使调解仲裁工作人员紧跟时代脉搏,紧扣政策前沿,开拓视野,吸纳众家之长,因外出培训而使调解仲裁工作人员识差距、存创新,保持工作的激情和业务的进一步熟悉与精通,有力促进了办案质量的提升。二是打造内部培训师,形成常态化的学习培训机制。对全区专、兼职仲裁员均在每年年初下达培训计划,要求专职仲裁员每年每人至少开展三次专题培训,兼职仲裁员每年每人至少开展一次业务培训。不限定培训人群,不限定培训方式。近年来白云区仲裁员先后采取案例解析、面对面调解员培训、仲裁庭审观摩评判、“我是调解员”、法律大讲堂等各种方式对二千多人次的相关人群进行了培训,形成了一支内部培训师的专业队伍。三是任务细化,打造出专业化、学者型仲裁员。为此,白云区要求每位仲裁员均要关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劳动法第一团队、劳动法库、劳动法观察与研究、子非鱼说劳动法、企业树等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法律法规和政策信息,积极追踪判例,结合实际进行思考、调研,并向上述微博或者公众号推送文章,将专业化的工作融合到学者化的理论研究和思考之中。调解仲裁队伍专业化的建设使我区办案质量逐年得到提升,仲裁服裁率达到85%以上,仲裁起诉一审改判率更是低于20%。

抓细节,调解仲裁服务精准化。一是仲裁服务人文化。在立案庭便民服务区设置休息坐椅、饮水机、提供笔墨纸张、设置文印设施、电话等相关服务。在大厅设置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仲裁须知、仲裁工作流程,将风险告知书制作上墙,在服务窗口放置仲裁指南、来访须知,申请书格式等仲裁指导材料。开通网上预约立案,开通弱势群体仲裁绿色通道、开通仲裁法律服务工作站,充分发挥仲裁服务便民利民。二是调解工作标准化。对全区内的调解组织统一调解工作机制,实现了“四有”、“五统一”的规范化建设。即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制度;统一受理范围、统一调解程序、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台账管理、统一案卷标准,确保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名称、调解流程、调解制度、调解行为规范、调解员信息实施挂牌和上墙管理。调解工作标准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使流动性强的不同企业同一劳动者深切感受到调解服务的同一化和精准化,提升了白云区调解工作在劳动者中的信任度,促使调解成功率的持续增加。

抓融合,调解协同社会化。一是融合社会各方资源,把劳动纠纷化解在最基层。积极培养和扶持人民团体、社群组织、行业协会、民间商会、物业管理以及其他中介机构建立调解组织,建立和发展化解劳动纠纷志愿者队伍,鼓励和支持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提供专业咨询、法律援助和调解服务,鼓励和支持有专业特长、有群众威信、有社会工作经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员共同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劳动纠纷化解合力。二是整合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劳动调解等资源,形成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综治、司法、公安、工会、工商联等为主体的多元联动大调解格局。在整合调解资源的同时,建立和完善诉前调解、邀请调解、委托调解等工作制度,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并对各级调解组织处理劳动纠纷所达成的调解协议进行仲裁确认,将协议及时置换为仲裁调解书,有效地减少了当事人解决纠纷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7年1-4月全区各级调解组织成功调解劳动纠纷32件,涉及劳动者851人,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369.14万元。

抓创新,共建工作常态化。力推仲裁员共建、帮扶工作,提升企业规范用工,从源头减少劳动纠纷。通过对近两年劳动争议案件的分析、排查,建立起敏感行业或者企业的争议数据库,对上述行业或者企业实施仲裁员共建、帮扶工作联系机制,发放仲裁员联络卡,仲裁员根据需要及时到企业进行劳动法律法规的宣讲,对企业涉及员工重大利益的规章制度进行“把脉问诊”,对企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事实与程序实施精细化梳理,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减少劳动纠纷的发生。通过QQ平台、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建立法律宣传和政策咨询解答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法律服务。仲裁员共建、帮扶工作实施以来,仲裁案件再发生率不断下降,如由白云区仲裁管辖的位于高新区的某电商企业,其劳动争议纠纷由2015年的35件,下降到2016年的1件,且该件劳动纠纷在仲裁员及时指导下成功实施了化解。

抓机制,工作监督多元化。建立“由外到内”、“由上至下”的多元化监督机制,确保调解仲裁员公正办案。一是自觉接受上级仲裁院、同级仲裁委、区委、区政府和人大的领导和监督,每年随机抽查若干案件,对所抽查的案件进行立案、审理、裁决等方面的实体和程序监督,确保每一个案件每一个环节都能经得起检验。二是实行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坚持公开原则,向社会各届以及当事人公开承诺服务,做到仲裁法规制度、仲裁信息行为、仲裁执行结果、仲裁投诉处理“四公开”,将仲裁活动置于双方当事人、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强化内部监督,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案纪律责任追究制,认真实施调解办仲裁办案告知卡、廉洁自律卡和案件回访监督卡等制度,做到人人接受监督、时时受到监督、事事有人监督。(任素芬)

(编辑: 任素芬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分享到:
0

  • 最新信息
  • 最热信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