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进一步巩固提升创文成果综述 “志愿服务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非常有必要也很有意义。”6月25日,在贵阳市“绿丝带”文明共建巡访团成立现场,首批50名巡访员之一、退休职工周良基自豪地说。 此次成立的巡访团,将严格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和“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有关要求,深入社区、主次干道、交通码头、服务窗口等场所,围绕文明城市创建的重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巡访、监督、测评等活动。新生力量的加入,为贵阳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实,文明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液,巩固提升创文成果,贵阳一直在努力。 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在社区、乡村、车站、广场、街头、公园,行走在筑城大地,处处都能见到“绿丝带”飘扬,志愿者们踊跃开展义务巡逻、为市民指路提物、维护交通秩序等服务。 随着一次次暖心的服务,文明的号召力也逐步凸显,越来越多的贵阳人主动参与进来。71万名志愿者、25个社区“爱心银行”、19个“保障房志愿服务站”等,成为贵阳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生动写照,志愿者的微笑,为“爽爽贵阳”品牌增光添色。 如今,走进贵阳,随处可以感受到学文明、讲文明、促文明的浓郁风气。文明之花的绽放,正潜移默化地推动着城市的发展蜕变。 文明改变“颜值”。背街小巷是城市治理的“老大难”问题,贵阳推出《关于建立贵阳市文明共建路段长责任制的工作方案》,全市6000余名路段长,包保4438条次干道、背街小巷、村寨道路,负责统筹责任路段范围内各项文明共建工作的日常管理、督促检查、突出问题整改等。“现在小区里干净多了,每天出门心情都很好。”家住云岩区宅吉社区的吴老伯说。 从2015年至2017年,贵阳每年安排3亿元资金,对基础设施滞后、居住环境差的1000个老旧居民小区进行改造升级,受益群众达120万人。在此基础上,“门前三包”进一步落实,占道经营、渣土运输等得以规范治理,贵阳变得愈发靓丽。 文明提升“气质”。在贵阳,每年高考、中考期间,都会有很多出租车、私家车驾驶员自发组织成立“爱心送考车队”,为考生送去热情的服务。“也就是举手之劳。”今年高考,一位已经连续四年参加爱心送考的出租车驾驶员说。 行人过马路,司机会主动停下礼让;在人流、车流比较集中的地段,不少志愿者参与交通引导。在贵阳,这是随处可见的风景。 文明建设是一场持续战,需要久久为功。为此,2016年,贵阳市就运用大数据建成了“志愿贵阳”信息平台,实现志愿者实名“云”注册、志愿团体“云”管理、志愿项目“云”发布、志愿数据“云”分析。 截至去年7月底,全市注册志愿服务团队1900余个,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总数10000余个,志愿服务总时长达2200万余小时。这座城市的“气质”正在不断提升。 文明提高“品质”。如今的贵阳,道路上井然有序,公园里欢声笑语,人与人和睦相处,筑城人民正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文明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在文明融入这座城市血液的同时,贵阳的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也随之进一步提升,干净整洁的市容环境已成为常态,市民的素质修养在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攀高。 品质创造价值。来自全球各地的优质资源在向文明之城贵阳不断集聚,谷歌、戴尔、IBM、阿里巴巴、神州数码、太极智旅、华为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先后投资贵阳,贵阳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机遇,需要新作为。当下,贵阳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聚焦“五个文明”,着力在抓长效、促常态上下功夫,完善文明城市的提升路径,持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全力推进文明建设,让文明城市内涵更丰富、后劲更充足,为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贵阳注入澎湃动力。
|